青春期儿子从“严重叛逆”变成“懂事上进”:父母掌握这个“万能
▎人民酱说:
希望所有父母,都能看见、理解孩子,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,陪伴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段人生旅程。
全文3533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
编辑丨人民酱
作 者:暖爸老白 来 源 :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( ID : fumuxue199 )
孩子到了青春期,真的太难对付了!
儿子今年14岁,读初二。自从进入青春期后,整个人就像只刺猬一样,一身反骨。
他自己日常问题一大堆,还不允许别人说。
可我作为亲妈,怎么能不管不说?!
学习上,厌学躺平,越来越缺乏主动性。
别人家的孩子,都已经知道时间宝贵,有了紧迫感,他还在那每天晃晃悠悠,不知道对学习上心。
写完作业,不想着怎么查缺补漏,巩固提升,反而抱着个手机看了没完。
我一提醒:少看会手机吧,多看看书。
哪怕我态度很好,没有不高兴,儿子也会像被踩了尾巴一样,跟我跳脚:
行了,别念经了,天天就知道学习。 我知道怎么学,要不你去替我考试?操那些没用的闲心!
每次都是这样,好心当成驴肝肺,气的我无数次发誓,再也不管他了,由他自生自灭!
可等心情平复了,又会不长记性,跟着孩子的屁股后面,催他抓紧。
但不管我怎么管,怎么督促,儿子的厌学情绪都没有任何改善。
他经常把不想上学挂在嘴边,抱怨学习累,上学没意义。
这些话让我如临大敌,生怕他有一天也跟班里的两个学渣一样,走上休学的道路。
于是一有机会,我就跟儿子输出好好上学的必要性:
不要一说学习你就摆烂,一个人如果连学习的苦吃不了,还能干成点什么? 玩游戏你就兴奋,谁不愿意天天玩,但这样的人一辈子能有什么出息?
也许是忠言逆耳,我的苦口婆心,儿子很不爱听,经常跟我针尖对麦芒的大吵,母子关系也日益恶化。
有好几次,看着儿子跟我对抗时,脸上仇视、愤怒的神情,我的心里难受极了。
是不是到了青春期,孩子都会讨厌父母,不服管教?
我不怕儿子一时的叛逆,对我不理解、不尊重。
可我很担心,因为沟通不了,说教无用,儿子会错过学习机会,更加厌学、摆烂,影响学业。
真要是那样,对孩子的一生都有不可逆的影响!
放任不管不行,严格督促也不行,到底该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?
01
那段时间,我整个人都非常焦躁,加上工作压力,健康都亮起了红灯。
每天都会看一些青春期教育文章或者视频,真让我学到了一个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“万能公式”——正确使用“我信息”和“你信息”。
我就是反复使用这个万能沟通公式后,终于不再和儿子鸡同鸭讲,亲子沟通,变得顺畅自如!
在这里,我也详细把这个“万能公式”的实操运用方法,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!
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明白和接受一个事实——青春期孩子,有厌学情绪,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青春期孩子面对竞争压力,课业负担,他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,内心挣扎而痛苦。
但厌学,并不意味着会从此懒惰、叛逆下去,关键取决于家长如何应对。
如果孩子一抱怨学业,表现出厌学倾向,家长就焦虑急躁,开启说教劝导模式。
那么,就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,更加抗拒学习。
如同成年人在周末过后,不愿意上班一样,只是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。
但这个时候,要是旁边一直有人在教育你,批判你,指责你思想不正确,给你灌输上班的重要性和大道理,你的感受会如何?
是不是更加讨厌上班了,而不是动力十足,热爱工作?对待青春期孩子的厌学情绪,也是同理。
只有明白并且接受这个事实,我们在面对孩子爆发的情绪,以及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时,才能保持情绪平和,才能不跟孩子硬碰硬,正面硬刚,不激化矛盾!
做好这一点,我们就能用以下3个方法,去跟孩子有效沟通,引导孩子重新思考学习对自己的意义,让孩子回归理智、冷静、头脑清醒。
02
1、跟孩子沟通时,多用我信息,少用你信息
在日常沟通中,有两种信息模式:一种是“你信息”,一种是“我信息”。
你信息,往往带有纠正和指责的味道,让听到的人产生对对抗情绪。 而我信息,则是分享自己的感受,不涉及对对方的评判,更容易赢得配合。
简单来说,就是跟孩子沟通时,侧重于多说“我怎样”,少说“你怎样”。
“你该学习了”,“你要努力了”,这些话说得越多,就越起到反作用。
比如,孩子长时间看手机。
如果用你信息的方式去沟通,就是:
你别老看手机,都看多久了,眼睛要不要了,学习看书没见你这么认真。
而如何用我信息沟通,则是:
妈妈看屏幕久了,眼睛好干,看看远方树木才好些。要不咱俩去外面溜达溜达,买点好吃的?
听起来,明显是我信息让人感觉舒服,也更容易想要的结果。
2、多展示自己的生活,带动孩子积极改变,少强势打压
除了语言表达之外,沟通也有日常相处上的互动。
同样,也是要通过多强化我信息,向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,少采用你信息,用强势的手段去改变孩子。
比如孩子学习缺乏动力,有躺平摆烂的趋势。
这主要是长时间的学业压力,加上日积月累的强度,让孩子内心感到疲惫。
这个时候,如果家长把关注点集中在改变孩子上,那么,就会下意识的向孩子施加压力:
要求孩子延长学习时间,更加努力; 给孩子报补习班,强调自己的牺牲,道德绑架; 拿孩子跟别的孩子作比较,希望刺激他的上进心,等等。
这些行为,在思维和手段上,都是用你信息的模式,去逼迫孩子改变。
孩子感受不到被理解,自然产生对抗情绪,不愿意对自我进行反思。
相反,如果家长专注自身,着手从自己的角度去改变,进而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动,那效果就会大不一样。
比如,孩子丧失动力,成绩下滑,家长可以从认知、行动、情绪等角度去引导孩子:
分享同事、亲友逆袭、奋斗的经历,让孩子明白,当下的学习并非一锤定音,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父母也不会给你压力; 周末、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活动,爬山,露营,打球,通过运动分泌多巴胺,提升孩子的血清素水平,注入更高的能量;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,哪怕抱怨,尽量少评判,分析,孩子不寻求建议,就不主动开口,负责理解和支持。
当家长从自身开始改变后,孩子也会被影响。
我就是这样做的。
儿子玩手机,我邀请他出门活动,如果不想去,我就自己出门。
回来高高兴兴的分享,自己的体验,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。
慢慢地,儿子放松下来,也愿意跟我出门去散步了。
更重要的是,我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儿子后,他不再情绪紧绷,随时开启战斗模式,而是会被我影响,也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,反思自己的行为。
3、保持耐心,多使用实践,将科学的方法内化进自己的教育方式里
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灵丹妙药,再科学、有用的沟通方式,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,才能内化成自身思维的一部分。
毕竟人都有思维惯性,习惯了过去的沟通方式,想干脆利落的彻底改变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如果一个方法,家长看到了就能完全掌握,那就不是普通人了。
所以,我们要有耐心,偶尔失误也不要紧。
通过这个万能公式,我成功改变了跟儿子的亲子氛围,他变得愿意跟我相处,也开始积极改变。
但中间有一次,看着儿子情绪不错,我下意识的被惯性驱使,脱口而出又是你信息:“你不是说要好好学习吗,怎么又在玩手机?”
这一下就激起了儿子的情绪,他甚至觉得我又暴露了本性,以前那些事情全都是我装的。
我当时没说话,但也意识到,改变教育方式,引导孩子变得更好,需要耐心和练习。
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,损害孩子的信任,我给自己设置了两个提醒:
开口前,先问问自己,准备说你怎样怎样,还是我怎样怎样? 每天晚上,复盘今天的沟通方式,同时也去看看书,看看课,不断理清教育思路,不断学习成长。
在我的努力和引导之下,儿子变得不再对抗,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。
他告诉我:
妈妈,以前我感觉你是个指责型的人格,总是喜欢评判我,纠正我,让我内心很有压力,跟你在一起就不放松。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,但我就是控制不住内心的烦躁情绪,你一说话,我就想逃,就想跟你吵。 但现在,你说话感觉特别会换位思考,我都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会愿意跟你说话。 妈妈,谢谢你为了我,愿意去主动学习。
作为妈妈,还有什么比获得孩子的认可和感谢,更欣慰的事情呢?
对父母而言,青春期就像是一道躲不过的劫。
对孩子来说,这也是一段蜕变之旅。
希望所有父母,都能看见、理解孩子,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,陪伴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段人生旅程。
*来源: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(ID: fumuxue199),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;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;家有青春期孩子,请关注我。
*注: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(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)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也许你会喜欢
【社交】
【方法】
【真实】
【羡慕】
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( yanzhijiasuo )为好友,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,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。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。
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
Copyright © 2020-2025 阅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渝ICP备2023011461号-5